动物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南大学),简称“示范中心”,是主要依托西南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水产学院,以畜牧、兽医、水产三个一级学科为支撑,面向全校开放的动物类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2007年批准为“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8年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2年通过教育部评审,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示范中心由荣昌校区实验教学中心牵头建设,形成“1+3”协同机制,即荣昌校区实验教学中心(办公室)、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分中心、动物医学院分中心和水产学院分中心。
1. 实验教学平台
示范中心按照“1413”的实验教学体系,建立了“动物生物学”、“动物生产与环境控制”、“动物疾病防治”和“动物产品与饲料检测”四个实验教学功能模块平台。示范中心由23个本科教学实验室和校内实验基地组成。23个本科教学实验室总面积达27731㎡。校内实验基地包括动物医院、动物养殖场、实验鱼场、实验草场、鱼类繁育与工厂水产养殖场五部分,“一院四场”总面积达19151㎡。
示范中心还与重庆市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动物疾病控制中心等30多家企业和科研单位作为校外实验教学基地,建立了从教学实验室、校内实验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平台。
2. 理念与实验教学体系
示范中心遵循“以学生为本,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理念,以“培养具备现代健康、生态养殖理念和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以“1413”模块化、分层次、开放型的实验教学体系为指导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思路。确定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通过综合实践技能训练和科技创新训练,培养具有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创新创业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实验教学定位。
示范中心建立了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1413”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以培养掌握动物健康生态养殖综合技能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四个实验教学模块为支撑,将教学实验到综合实践能力培训这一主线贯穿于基础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之中。生物学模块:强调基础实验技能和现代生物学实验技术的训练,动物生产与环境控制模块:注重训练学生对动物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控制技术,动物疾病防治模块:注重培养学生健康养殖技能、重视预防的理念,动物产品质量检测模块:培养学生从产品源头饲料到动物产品(肉、蛋、奶)的质量控制的方法和训练。
教学内容注重融入现代实验技术。年度开设实验项目数达900多项,其中多项实验项目来源于科研项目和应用性实验项目,综合性实验项目和创新创业实验项目在占总实验项目中的比例分别达到25.1%和4.2%。每两年更新1次实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安排适宜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教材不断改革创新,主参编教材26部,所有实验课均选择最新出版的实验教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自主训练。
3. 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示范中心现有教职工27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9人、副高级职称110人,高级职称人数占队伍总数54.8%。教职工中具有博士学位179人,占队伍总数68.7%;博士生导师22人,占队伍总数8.1%。教职工中,实验技术人员20人,其中9人具有副高级职称。示范中心按照“骨干人员相对稳定,兼职人员可流动,实验课与理论教学人员互通”的原则,实验教师队伍的稳定率保持在68%,理论课教师承担实验课的比例为93.8%。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和中央高校创新团队、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国家级及省部级各类人才28人,示范中心110位教师被选派为2023年度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含“三区”科技人才)。
4. 实验教学中心管理
示范中心实行学校管理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示范中心设立综合办公室对人员、房间、仪器设备、试剂耗材进行统一管理与调配。中心通过管理系统组织制订实施中心发展规划、年度建设计划和经费使用计划;组织实验教学改革、编写实验教材、审定与执行实验教学计划。
围绕实验教学和学生创新研究,实行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实验中心全天免费对校内外开放,学生可以采用预约实验方式,约定时间进行实验,鼓励高年级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实验室年均开放时间达2160小时。
示范中心采取竞争上岗、教学督导、学生评教和质量考核等制度,实验教学考评实行“质”和“量”的结合;成立实验教学督导组,组织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估。学生实验成绩,根据西南大学教学管理条例规定,根据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记入本门课的总成绩,实验课成绩不得低于本门课程综合成绩评定中的20%,统筹考核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
5. 中心建设成效
示范中心建成“动物生物学”、“动物生产与环境控制”、“动物疾病防治”和“动物产品与饲料检测”四个实验教学模块,形成了以教学实验室、校内实验基地、科研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为支撑的,从实验室教学到综合应用技能培养的多层次、多模块、立体、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
2023年统计,示范中心仪器设备总数7952台(套),总价值达10863.76余万元。为了完善荣昌校区实验教学资源有效整合,深化动物科学类公共基础和公共化学、物理基础实验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改革,建设体系完善、设备先进、队伍一流、特色鲜明、高校运行、开放共享的本科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建设荣昌校区实验教学中心,合理布局荣昌校区教学实验室,科学配置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实验技术人员等实验教学资源,实现本科教学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和开放管理,促进本科实验教学的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荣昌校区实验教学中心位于第七教学楼B区,用于实验室建设的区域面积达5715m2,其中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实验室位于2-5楼,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位于1楼。根据荣昌校区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水产学院共计6个本科专业的2022年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统计,实验教学中心将承担年总学时数(不含标本馆)9240学时的实验教学任务。
近五年来,示范中心新增实验教学人员9人,其中国外留学经历的4名。中心人员参加各类培训和进修学习115人次,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人员13人,已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6人。专职人员的稳定率保持在68%。示范中心成员科研创新能力强,共承担教改项目79项,各级科研项目435项,发表研究论文770篇,其中SCI收录496篇。
2023年,示范中心年实验教学量为714088人时数,学生人数3336人。实验项目资源总数1459项,年度开设实验项目数993项,年度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85门,本科毕业论文868篇。
示范中心的本科生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满意度和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近五年,示范中心教师指导本科生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10项,其中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0项、市级创新创业项目101项、校级创新创业项目170项。本科生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7人,本科学生发表论文138篇、获得专利49项。
借鉴本中心的经验,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两个中心先后获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示范中心十分注重校际间的学习、交流与合作,近五年来,主办或承办各类学术会议15次,参会人员2070人次,培训其它高校学生162人次,培养国外留学生17人;接待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同行752人次,扩大了示范中心的影响力。示范中心教师到国外访问、留学、交流136人次,接待国外专家交流、讲学223人次,培养外国留学生12名。示范中心与3所海外大学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项目,年交流学生65名左右,示范中心已经成为动物类实验教学对外交流的窗口。
近五年来,示范中心面向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市自治区开展技术培训、创业技能培训和扶贫技术培训,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共8822人次;先后培训新疆、西藏“特培”学员58人次、重庆市“三峡之光”访问学者12人次;承担横向技术服务项目142项,间接经济效益达9500多万元。示范中心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宠物大赛、周末小分队活动等,多次受到凤凰网、新华网、大渝网、华龙网等多家媒体报道,获得重庆市“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团队”、西南大学社会实践各类奖项25项,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得到了政府、企业和农民的一致好评,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
6. 经验与特色
示范中心在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形成的特色可以归纳为:基于“1413”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动物健康、生态养殖理念,掌握现代动物生产综合实践技能的创新、创业人才。
该体系以培养具有动物健康生态养殖理念的人才为目标,设立的“动物生物学”、“动物生产与环境控制”、“动物疾病防治”和“动物产品与饲料检测”四个实验教学模块,强化了动物生产各关键环节安全控制教学实验,如“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测定”、“重大动物疫病(如禽流感)抗体监测”、“乳制品卫生质量检验”、“畜产品药残检测”等实验内容,符合现代动物养殖业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需求。将相关学科的实验教学课程和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如,将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饲料分析与饲料质量检测技术、饲料加工工艺学三门课程相关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切实提高了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开展从教学实验室到校内外实习基地全过程的实验实习,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该体系对其它学科的实验教学改革也起到了很好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依托示范中心实验教学平台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实验项目、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与实践,以及各级各类本科创新实验项目的实施,将传统的动物类实验教学内容与现代生物技术有机结合,如PCR检测技术、分子克隆技术,实现了综合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了有效发挥,通过专业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
示范中心每年定期开展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水族箱造景技能大赛,累计举办16次(国家级8次),并以此为契机选拔优秀本科学生参加国家的专业技能大赛。示范中心成为全国唯一连续四届斩获“雄鹰杯”全国小动物医师技能大赛大学生组“团体特等奖”的培养单位。在“互联网+”和“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银奖4次,重庆市级金奖8次、银奖10次、铜奖6次。优秀成绩的彰显了示范中心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教学实验、科研创新实验、在基层和企业的综合实习的环节的历练,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服务社会的理念得到深化,培养了学生“世界观,人文心,科学脑,勤劳手”的核心价值观,毕业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学生升研率45.3%,就业率达95%以上。